养老目标基金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能否成为红海还有待观望,但是跻身“网红”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除了各家金融巨头共同看好,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更是一剂给力的强心药。同时,金融科技专业化平台也在推动基金行业与养老体系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14家公募基金公司获批养老目标基金备受业内关注,也引发未来养老金第三支柱业务发展的丝丝遐想。从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到首批产品获批,5个月来,养老目标基金的“自带流量”引起投资者的关注。箭在弦上,各大基金公司积极备战,中国养老目标基金的大幕徐徐拉开。
养老FOF基金产品在中国的开局并不算完美,面临着市场惨淡、基民已经被收割过两轮且对FOF这种新生事物缺乏信心的境况。但与其他投资产品不同的是,这个把未来押注在现在的投资选择,有着政策+金融巨头+金融科技这三把利剑的加持,再参照海外的成功经验,显然化蛹成蝶的过程或会有些低调,但未来却可能翻起波澜。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IRA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之初,70%以上的资金投入在银行存款,仅有1%左右投资于公募基金。然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投资于公募基金的部分超过23%。时至今日,美国IRA超过一半的资金都投向了公募基金,而目标日期基金已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个人养老金投资品种。相关数据显示,美国目标日期基金发展20年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到2016年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
尽管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起步较晚,但相信这个差距会很快追上。笔者认为,中国有着更加适合养老目标基金生长的“土壤”。
其一,通胀压力与一代人的焦虑。在整体市场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货币宽松所造成的通胀压力,正消无声息地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年轻一代的钱包。在这一波80、90后年轻人为主场的世界里,他们没能赶上资产红利的快车,试图从日常的股票、基金和银行理财的收益里,挣出对抗通胀的收益,却陷入P2P倒闭潮和股灾的泥潭中,收入的无从选择加剧了这一代人对未来的焦虑。
根据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中国年轻一代的养老储备现状》调查报告,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80%还未准备养老储蓄。不少年轻人期待政府养老金成为养老主要支撑来源,却对养老金制度知之甚少。调查样本中,有超过97%的年轻人对养老金了解甚少或者完全不了解。
其二,高门槛。根据《指引》,养老目标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封闭运作周期、费率设置、管理人及基金经理资格等方面均有严格标准。这批获批的基金公司要么有社保基金管理资格,要么有养老金管理资格,要么有企业年金管理资格,要么三个资格都有。这些资格不是那么容易拿得到的。
第三,合身的公募基金。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17年度)》显示,2017年,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1,846.14亿元,投资收益率9.68%,这其中就有公募基金参与社保基金投资的功劳。显然,公募基金很适合把养老FOF这个产品做好。
第四,互联网的发力。如果说2013年前绝大部分的群众财富被存放在银行和投资股票市场,那么余额宝的出现,更像是中国进入全民理财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受益于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的背景下,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资金流转,中国居民财富配置发生极大转变,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项目都沐浴着全民理财的阳光。正在养老目标基金筹备工作紧锣密鼓推进之时,互联网渠道已经和获批开展业务的基金公司展开合作。
互联网作为终端扮演着链接消费者的重要角色,而金融科技对券商业务模块的调整则关系到养老目标基金能否顺利实施。作为国内金融科技领军企业,政策初始,NCL电子已积极运用新技术对养老目标基金业务模块进行布局,结合各券商当前的技术系统架构,针对集中交易系统和OTC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根据《指引》的要求,养老目标基金定期开放的封闭运作期或投资人最短持有期限应当不短于1年。我们以华夏基金发行的华夏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为例,其条款中也规定在基金份额的三年持有期到期日前(不含当日),基金份额持有人不能对该基金份额提出赎回申请。虽然没有一口气封闭22年直到2040年,一路持有到白头,但万一三年“结婚证”还没到期投资者就想赎回,该怎么办?
金证在设置养老目标基金赎回机制时,新增交易判断,当前日期小于可赎回日期时拒绝委托,当可赎回份额小于委托份额时拒绝委托,确保业务流程合规。通过金证养老目标基金的系统报表查询,投资者还可查看所持有基金的可赎回日期及可赎回明细数据。
此外,监管明确基金管理人应当对养老目标基金编写专门的风险揭示书,投资人以书面或电子形式确认其产品特征。在养老目标基金认购时,金证养老目标基金业务模块也新增校验是否签署风险揭示书。
金融科技领域充满着无限宽广的想象,现阶段的养老目标基金业务模块改造尚处于对券商系统适配性的调整,未来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势必将养老目标基金的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到全新高度。随着社会服务的深化,金融科技将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安全、便捷的保障。
金融科技与未来社会互生互长,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未来可见,我们将依靠决策更智能、信息更全面、判断更客观的信息技术系统,科学地进行养老准备,规划未来美好生活。金证也将借助科技浪潮之势,践行金融科技战略,深耕金融科技服务场景。道阻且长,金证一路扬帆。
微信公众号订阅
扫码关注公众号
实时了解
媒体报道
- 证券时报:NCL电子董事长李结义:聚焦三基石战略 强化技术创新把握市场机遇
- 全景网:NCL电子新一代实时估值系统构建IBOR数据底座硬实力
- 证券时报:NCL电子中标头部券商“A8新一代投资交易系统”
- 中国证券报:NCL电子FS2.5信创新一代清算系统在国信证券投产上线
- 全景网:NCL电子总裁王清若:行业发展迎新机,资本市场IT赋能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上海证券报:NCL电子新一代投行综合业务数字化平台在头部券商再获新突破
- 证券之星:FICC再拓新篇!NCL电子中标海通证券固收策略交易系统项目
- 格隆汇:NCL电子FS2.5新一代账户管理系统在又一头部券商成功上线
- 上海证券报:NCL电子FS2.5信创新一代核心交易柜台在中金财富上线
- 泡财经:NCL电子紧随政策导向 为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 新浪·财经头条:数字人民币发展提速 NCL电子数币服务产品加速落地
- 中金在线:NCL电子受益政策催化 大模型瞄准金融业务场景发力点
- 中国证券报:NCL电子做市系统服务在股转市场占有率已达33%
- 全景网:NCL电子以崭新思路建设下一代证券核心交易系统
- 全景网:NCL电子加速场外市场布局 KDMS引领衍生品技术创新
- 证券之星:NCL电子推出S4-智能策略平台 引领财富管理转型新潮流
- 上海证券报:NCL电子携手循环智能 开启大模型+金融行业垂直领域下一程
- 证券时报:NCL电子去年实现营收62亿元 聚焦双基石战略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 中国证券报:NCL电子打造新质生产力 加速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 中国证券报:弄潮三十载 NCL电子为资本市场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 上海证券报:金证金融大模型K-GPT及工具集正式发布
- 中国证券报:NCL电子持续发力FICC业务 推动资管机构数字化转型
- 大众网:NCL电子交易终端整合有望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 界面新闻:“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利好金融IT
- 上海证券报:NCL电子平台子公司丽海弘金推出LIFT银行间债券做市系统
- 上海证券报:NCL电子金融垂直类大模型加速落地各业务场景
- 中国证券报:助力券商开展北交所两融业务 NCL电子为券商提供稳定的系统服务支持